关闭

关闭

报纸媒体的数据新闻实践

2015-08-03 08:39:33来源:青年记者

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的一种新闻呈现形式。目前国内外媒体对数据新闻均有较多尝试,《华西都市报》于2014年推出数据新闻,并设有“华西数据”题花。本研究通过对《华西都市报》2014年数据新闻的分析,探讨目前国内纸媒在数据新闻的实践方面呈现的特点,并进行反思,提出建议。

研究发现

《华西都市报》数据新闻编辑团队目前由六位专业制图人员组成,在校期间主修绘画、设计等专业。在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中,编辑与制图人员保持交流,编辑将制图思想传递给制图人员,制图人员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将数据制作成信息图表。

本研究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华西都市报》2014年运用数据进行的新闻报道进行整合、统计,总计186篇,深入阅读后有以下发现:

(一)数据新闻提升新闻价值

1.可视化呈现提升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呈现信息图表时,《华西都市报》多以“一图读懂××”“数据看××”“××大数据”等格式命名,新闻内容以直观的图表呈现,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

2014年1月19日和20日,《华西都市报》推出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系列报道,回顾2013年各项工作,包括经济成就、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财政预算、义务教育、民生实事、城镇建设、两院报告等方面。可视化的信息图表中,用标识性很强的图例代替各项工作,如纸币图案指代财政收入,拄着拐杖的老人代表养老事业,诸如此类,受众可以迅速地通过信息图表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高质量的电脑制图配置文字报道,相较于传统的纯文字报道,趣味性、可读性更强。

2.数据保证新闻的客观、精确。数据新闻中数据的来源有官方机构、媒体报道、网络资源、媒体自采,建立在这些数据上的报道比记者依靠个人经验进行报道更客观、精确。

2014年3月18日,《华西都市报》06版有一篇题为《5岁儿子肚子疼 妈妈“凭经验”开药》的新闻,一位母亲依据朋友的用药经验给患肠胃病的儿子服了药,结果因用药不当导致孩子关节病变。记者编辑在对这篇新闻进行处理时,除对医生、家长等多方信源进行采访外,还依据四川省人民医院提供的数据制作一张名为“一图读懂儿童用药之困”的信息图表。该图表中,四川省儿童因药物中毒、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反应或失聪的比例一目了然,儿童用药安全令人担忧的现状不言而喻。这些具体的数据呈现了客观的现状,警醒家长用药安全,产生强烈的传播效果。

(二)趋势预测性新闻及数据驱动型新闻出现

在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新闻行业带来的影响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提出,未来新闻业务的调整方向之一便是选题转向趋势预测性新闻和数据驱动型深度报道。①

依托公开信息,数据新闻可迅速汇聚新闻选题的有效数据,反映事件或现象更全面,报道角度更宏观。借由数据调查可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逻辑和规律,点明现象的趋势,形成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

《华西都市报》2014年的数据新闻中已逐渐使用数据提升新闻深度。6月26日06版对吸毒者年龄的分析,得出吸毒者日趋低龄化的趋势,并借此探究吸毒低龄化的原因,提醒重视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这类以数据为基础的趋势预测性新闻和调查报道,通过对比、统计、关联、综述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预测趋势,调查原因,让事件及背后的逻辑更加清晰、客观地呈现。

(三)促成独家策划

新闻的新体现在内容的独家上,在面对同样的新闻题材时,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创新报道角度,吸引受众阅读。

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报道为例,横向对比《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的专题报道,《华西都市报》运用自己在数据新闻方面的优势,在内容的独家性上更胜一筹。四中全会召开期间,两家报纸都根据全会内容及进程推出了新闻报道,《华西都市报》除关注会议公报内容外,将依法治国的编年表以图表形式呈现,并对5000多字的全会公报中出现的高频词进行梳理,“法治”“依法治国”“法律”等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也成为该篇报道标题制作的依据。《成都商报》当日02版全版刊登了公报内容,版面可读性不如《华西都市报》,内容的挖掘力度不够。《华西都市报》用数据梳理会议内容,客观地传递了本次会议的精神,在受众层面的传播效果更直接、有效,是对同类型题材新闻报道的创新。

对当下数据新闻的反思

数据新闻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官方机构,达到74.9%,这也意味着其他数据来源相对较少。官方机构的公开信息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传达,对受众而言,是枯燥的,再者,信息公开也并不意味着受众能够接受、理解。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富有表现力的、通俗易懂的信息图表,需要采编团队和制图人员的通力合作,提升其数据过滤和分析能力是未来数据新闻发展需要突破的问题之一。

需要突破的问题之二在于媒体需要提高从官方机构以外的途径获取、挖掘数据的能力。官方机构发布的信息对新闻报道而言是单一的,尤其是时政题材的报道,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有时间固定甚至相对滞后的局限。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媒体应当注重从网络用户及公共资源、其他媒体报道中获取、挖掘数据,在报道时间上抢占先机,化被动为主动。

在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中,媒体还应当重视筛选过滤数据中的人性化元素,解读大数据与个人的关联。在美国,一家名为Narrative的公司,已经开始运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利用计算机撰写新闻报道。②目前国内尚未出现机器生产新闻的现象,但仍给数据新闻探索一个重要的启示:大数据是公开的资源,任何媒体都享有挖掘和开发的权利。

《华西都市报》2014年的数据新闻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类题材,这两类题材的共同之处在于数据大多来自官方机构公开的信息,叙事模式多数为以简易、轻量的可视化呈现展示政府工作进度、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不创新叙事方式,不注重挖掘数据中的人性化元素,目前数据新闻的发展将受限。

建 议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数据新闻数据来源及传播渠道

新型主流媒体应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核心,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③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UGC早已不是新媒体独有的内容生产模式,主流媒体在扮演好传统“把关人”的角色之余,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搜集受众感兴趣的话题,拓展新闻题材及数据来源渠道,促成用户积极参与,并通过受众的反馈来修正完善报道,实现UGC与PGC的生态平衡。

英国《卫报》目前已形成互动性很强的开放新闻,所谓开放新闻即新闻发布采用网络优先的形式,收集受众意见以此调整纸质版本出现的定稿。《华西都市报》目前开通了微信平台、官方微博、手机客户端,这些都可以成为媒体报道与受众意见交流的平台。

(二)在“数据”与“新闻”的博弈中避免本末倒置

数据新闻归根到底是新闻的一种呈现形式,数据是一种表达。在数据新闻的生产中,数据图表的制作应以直接、形象地呈现关键的新闻要素为宗旨。部分数据图表有为“数据”而“数据”的问题,制图过于花哨反而掩盖了新闻事实。网易《数读》栏目可以作为纸媒参考的范本,清晰明了又不俗套的饼状图、柱状图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一条优秀的数据新闻就产生了。

注释:

①②彭兰:《“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2013年第1期

③石长顺 梁媛媛:《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J],《编辑之友》,2015年第1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享到: